平南县新隆种养殖场:
《平南县官成镇新隆种养殖场二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以下简称《报告书》)及相关材料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该项目属于扩建项目(项目代码:2412-450821-04-01-528363)。建设地点:贵港市平南县官成镇官成社区新一屯新龙草地果场。建设规模:常年存栏生猪6000头,年出栏生猪12000头;主体工程主要有:建设8座猪舍,猪舍建筑面积约为8196m2,自动投料系统等;辅助工程主要有:生活区、消毒间、汽车冲洗平台、饲料塔等;公用工程主要有:供排水系统、供电系统、暖通工程、柴油发电机房等;环保工程主要有:集污池、沼气池、沼液贮存池、初期雨水池、事故应急池、堆肥间、病死猪暂存冷库等。
项目猪舍总建筑面积为8196m2,总投资为2000万元,环保投资约292.1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14.61%。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要求,符合贵港市畜禽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规划环评、平南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要求。项目在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对环境不利影响可以减少到区域环境可以接受的程度,因此,同意你单位按照《报告书》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工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及下述要求进行项目建设。
二、项目设计、建设、运行管理要结合《报告书》的要求重点做好以下环境保护工作:
(一)严格落实各类废气污染防治措施。项目采用机械干清粪工艺,每栋猪舍风机出口一端设置水帘除臭处理装置对猪舍的臭气进行处理,饲料添加活性菌群,从源头上抑制恶臭的产生;堆粪棚全封闭,定期喷洒微生物除臭剂,及时清运猪粪避免长时间堆存;集污池为地埋式混凝土钢砼结构并加盖全封闭,沼气池采用黑膜封闭,防止恶臭逸散;猪舍、堆肥间、集污池、黑膜沼气池等产生臭气设施喷洒微生物除臭剂进行除臭,场区四周加强绿化;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经脱硫净化装置处理后,作为员工厨房燃料、生活用气,剩余部分通过火炬燃烧;场界NH3和H2S排放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表1的二级新改扩建标准限值,臭气浓度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表7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二)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原则完善厂区排水系统。项目综合废水(包括养殖废水、生活污水、车辆冲洗废水)经收集后采用“集污池+固液分离+HDPE防渗黑膜沼气池”工艺处理,沼液中的蛔虫卵、粪大肠杆菌、镉、汞、砷、铅、铬、铊和缩二脲等达到《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GB38400-2019)表1的限量要求后用于项目配套沼液消纳区消纳,不排入周边地表水体;初期雨水经收集沉淀后用于场区周边经济林木浇灌绿化;严禁排入河、湖等地表水体(包括严禁以冲刷,漫流的形式排入地表水体)。
严格分区防渗,建立场地区域地下水环境、污水处理设施监控体系,防止污染地下水。
(三)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分类处置措施。猪粪、沼渣、饲料残余物在堆粪间堆肥发酵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有机肥基肥满足《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T 36195-2018)表1固体畜禽粪便堆肥处理卫生学要求,满足《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25246-2010)表1堆肥的卫生学和表3制作肥料的畜禽粪便中重金属含量限值(干粪含量)要求,有机肥基肥中蛔虫卵、粪大肠杆菌、镉、汞、砷、铅、铬、铊和缩二脲等物质达到《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GB38400-2019)后,作为有机肥基肥外售给有机肥生产企业综合利用;废脱硫剂交由供货厂家回收处理;病死猪暂存于场内的病死猪暂存冷库,定期交由******有限公司转运和处置;动物防疫废物按动物防疫部门要求处置。
(四)严格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高噪声设备;对产生高噪声源的设备等要采取基础减振、隔音、消声等降噪措施;加强场区四周绿化建设,猪场四周场界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相应标准限值要求。
(五)为强化非现场监管,项目须在生产设施及污染防治设施分别安装专用电表电线(用电用能监控系统),如实记录生产设施和污染治理设施的启停、运行情况。
(六)强化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设置废水事故应急设施,制定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制度,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相关要求,制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 年第74号)相关要求,制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落实相关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七)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环发〔2015〕162号)要求,公开项目环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并主动做好项目建设和运营期与周边公众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公众提出的环境问题,采纳公众的合理意见,满足公众合理的环境诉求。
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要求。项目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厂区平面布置、生产设施与环保设施进行设计,严格依据标准规范建设环保设施,加强生产管理,确保环保设施安全、稳定、有效运行。
四、建设单位要严格执行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并依法向社会公开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报告;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
五、建设单位在接到本批复20日内,将批准后的《报告书》送达贵港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贵港市平南生态环境局,并按规定接受辖区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六、我局委托贵港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组织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督检查,贵港市平南生态环境局按规定对项目建设期、运行期间执行环保“三同时”情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发现环境问题及时上报我局。
七、本批复自下达之日起超过5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我局重新审核。项目的性质、规模、选址、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须到我局重新报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贵港市生态环境局
2025年7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